人才培养

硕士生导师

杨亿力

发布时间:2025-11-03      浏览次数:10

  


 

杨亿力,男,1986年生,福建福州人,南京大学博士,福建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福建省社科基地“地方文献整理研究中心”核心成员,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福建地方文献。

 

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交游文录”与宋季元初文学生态研究》;

2、主持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唐宋科举制度与福建文学关系研究》;

3、主持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林纾古文选本研究》


学术专著及论文

1.《牡丹亭》中花园意象的构造方式,《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年第3期。

2.唐代鹿鸣宴刍议——兼论鹿鸣宴与乡饮酒礼之关系,《华中学术》,2011年第三辑。

3.革命至上与民族本位——《第二次握手》中的两种叙述逻辑,《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4.“以古文解诗”的内在逻辑——以清初徽州士人杜诗评点中的“古文之法”为例,《北京社会科学》2014年第12期(CSSCI)

5.源流 对象 视角——有关“行卷与唐代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华中学术》2014年第十辑(CSSCI)

6.走出“蛮荒”的阴影:唐代科举与闽地文士的文化认同,《文艺评论》2015年第4期(CSSCI)

7.“云萍录”与南宋士人的交际,《史学月刊》2016年第1期(CSSCI)

8.林纾《先大母陈太孺人事略》的历史背景,《福建史志》2018年第3期

9.“言说困境”的消解与“言说方式”的确立——林纾在杭州期间的翻译转向,《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

10.“立则”与“开道”:宋初行卷古文的两种倾向,《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

学术文章

汪辟疆所记林纾佚事,《福建日报》求是理论版文史专栏,2019年12月23日

唐代赠别诗中的“南海”与“诫贪”意识,《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专栏,2021年2月1日

林纾与张之洞交游二事考辨,《福建日报》求是理论版文史专栏,2023年3月7日


获奖情况

2016年,福建工程学院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排名第6)

2017年,“2017年师资闽台联合培养人文社科类培训优秀学员”称号

2017年,“福建工程学院优秀教师”称号

2017年,第十四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排名第5)

2018年,福建工程学院“2017年度优秀班导师”的称号

2018年,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6)

2019年,“福建工程学院优秀教师”称号

2020年,第四届中华诗词吟诵大会“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2021年,福建工程学院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排名第1)


讲授课程

中国文学史、中国古典文献学、走进林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