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30
人文学院简介
人文学院之文脉可追溯至1896年清末乡贤名士陈璧、林纾、陈宝琛等创办的“苍霞精舍”,首开福州近代新式教育之先河,先后涌现出邹韬奋等知名校友。学院始终秉承“真、诚、勤、勇”的校训精神,坚守“厚德励学,弘文传道”的人文理念,是福建理工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主导力量。现有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三个一级学科,开设汉语言文学、英语、翻译、广告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等6个本科专业;英语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广告学专业为福建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拥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另有设计学(闽台文化传承与设计)硕士学科方向。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28人。其中苍霞学者1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教授9人,博导1人,硕导20人,副教授42人;拥有博士学位47人、在读博士5人;福建省高层次人才称号(C类)3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2人。
学院拥有福建省首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地方文献整理研究中心”、2个福建省教育厅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基地“福建乡贤文化研究中心”和“古琴美育”、福建省委宣传部支持创建的“闽派翻译展示馆”、福建省民族宗教文化信息数字基地及7个校级科研单位;是全国语言大数据联盟成员单位,被WITTA语料库教学研究会推选为会长单位。
专业介绍
汉语言文学专业(校级重点学科,四年制本科,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富有爱国情怀,具备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文献典籍阅读能力、综合协调能力以及初步的科研能力,掌握秘书工作、文化创意的基本理论与技能,能在党政机关、基础教育、文化产业、出版编辑等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写作、传媒、文秘、公关、策划、行政、教学及网络信息处理等工作的现代化复合式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专业立足培养应用型中文人才,设置汉语言文学、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两个专业方向。秉持理论结合实践教学理念,汉语言文学核心课程为主,融合地方优秀文化打造特色课程群,依托实践基地进行课程研学、文学采风、创意策划等实践教学,为社会培养勤思擅写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文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基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应用文写作、秘书理论与实务、微电影创作、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语言调查与研究、古代文学文献学、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民间文学、文创产品策划与创意、闽台区域文化。
就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分布在政府机构、教育科研事业单位、新媒体行业,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5%。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升,部分优秀毕业生考取国内外一流高校研究生。
英语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四年制本科,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熟练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具有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文化专业知识和跨文化商务、传播及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能在经贸、教育、外事、文化、科技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中高级应用创新型英语专业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所在学科拥有翻译硕士点。采用“英语+”培养模式,开设国际商务和国际传播两个方向,学生可自由选择;另开设英语教育类、中西文化类、信息技术类系列选修课程,满足学生英语教学、翻译和国际商务/传播等多元需求,培养其“三栖跨界”应用创新能力。
核心课程英语语音、英语口语、综合英语、高级英语、高级英语视听说、翻译理论与实践、跨文化交际、英语文学、商务英语视听说、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翻译、商务口译、剑桥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子商务、国际传播、数字传播、外宣翻译、交替传译、实务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第二外语等。
就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国际商贸、英语教育、翻译、外事、传播、管理、研究等工作;良好的英语能力也助力其成就“名校梦”和“跨界梦”,每年都有相当高比例毕业生考取海内外知名高校外语类专业和国际汉语教育、国际贸易、法学、经济学等其他专业研究生。近年平均就业率高,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8%。
翻译专业(四年制本科,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符合区域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翻译人才,能有效地进行跨语言、跨文化的沟通,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强大的实践能力,能够在语言服务行业从事外事、经贸、教育、文化、法律、科技、工程等领域中的笔译、口译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
专业特色 本专业所在学科拥有翻译硕士点。注重夯实学生英汉双语基础,顺应数智时代需求着重培养学生实用类口笔译能力特别是数智翻译能力。拥有福建省委宣传部支持创建的“闽派翻译展示馆”,是全国语言大数据联盟成员单位,被WITTA语料库教学研究会推选为会长单位。
核心课程 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口语、英语视听说、英语泛读、英语写作、英语国家概况、翻译理论与实践、口译基础、交替传译、专题口译、英语语言学概论、计算机辅助翻译、科技翻译、法律英语及翻译、时文翻译、影视鉴赏与创译、第二外语、翻译服务社会现状调查、笔译工作坊、口译工作坊等。
就业前景本专业注重以赛促学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学生积极参加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系列大赛、全国口译大赛等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近年平均就业率高,有多名优秀毕业生考取海内外名校攻读硕博士研究生。
新闻学专业(四年制本科,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 新闻学专业立足全球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对新闻传播、公共传播人才的广泛需求,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政治立场方向,具有全媒体新闻传播知识和能力,具有全球视野和公共传播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人才。
专业特色新闻学专业积极发挥“数字福州”优势,推进新闻传播学与信息科学、设计学、政治学、管理学等相关领域的跨学科融合。顺应移动视觉传播发展态势,开设新媒体运营、影视传播两个专业选修方向,建设“全媒派”网络文化创造营、“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工作坊等集中实践教学项目,打造本科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
核心课程新闻传播理论、中外新闻史、新闻采访写作、全媒体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短视频创作、直播现场报道、数据新闻与可视化、摄影与摄像、影像后期处理、录音与音效处理、整合营销传播、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公共关系学、互联网与全球传播、纪录片创作、社交媒体运营等。
就业前景毕业生主要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采编、节目制作、媒体运营、企划宣传、公共关系、文化管理等工作,或考取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兰州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研究生,或考取海关、税务、公安等机关公务员。
广告学专业(福建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四年制本科,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意传播与数字营销人才,学生系统学习后能敏锐洞察消费者心理,具备良好的营销策划及创意传播能力,有能力胜任新媒体时代市场调研、广告策划与创意设计、品牌营销与发展、媒体销售与购买、广告监测与管理等工作。
专业特色 本专业福建省属高校中最早招生的广告学本科专业,为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形成了懂创意、精设计、善传播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学院奖、金犊奖等获得了两百多个等级奖。
核心课程 市场营销学、广告心理学、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写作、广告媒体策略、整合营销传播、广告效果评估、计算广告学、平面广告设计、新媒体广告设计、影视广告、品牌策划与设计、短视频制作与运营、数字营销传播、社交媒体运营实务、电子商务运营与推广、智能营销传播等。
就业前景 毕业后在新媒体与互联网公司、广告公司、企业品牌营销部门、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产业、新闻媒体等,从事社交媒体运营、广告策划、创意设计、营销策划等工作。毕业生在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南昌大学等知名高校读研,也有大批学生前往欧美日等境外高校深造。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四年制本科,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基于当前数字信息时代发展所需,顺应移动互联、融媒体发展大趋势,致力培养能掌握新媒体信息传播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能熟练运新媒体技术开展信息采集、策划、设计、制作与组织运营和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与跨媒介型之传媒人才。
专业特色 紧密对接行业职业发展所需,致力实现全体学生毕业即就业〃目标。毕业出路宽广,凡与网络与新媒体相关产业岗位皆能胜任。积极升级摄影棚、直播实验室、数位实验室、大数据研究室、计算机教室、播音间等软、硬件建设,提升产教融合实力。基于闽台特殊地缘关系和丰富台籍师资,积极构建成“闽台新媒体交流实践基地”。
核心课程 数字摄影、融媒体创意写作、新媒体设计、短视频策划与制作、新媒体营销、新媒体创意与策划、新媒体数据分析、移动内容设计与实践、移动内容开发、直播电商、电子商务运营与推广、自媒体KOL影像营销专题等。
就业前景 重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积极与新媒体、新科技、大数据、MCN等新媒体形式公司签订产学研或实习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访新媒体公司,动员推动新媒体工作营、工作坊、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工作,一方面检验学生四年学习成果,一方面助力学生顺利就业。
少数民族预科班
为贯彻落实国家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在省民宗厅、教育厅的关心指导下,福建工程学院自2010年开始创设少数民族预科班,历经十余载,共计培养少数民族预科学生600余人,涵盖畲族、回族、壮族、苗族等21个少数民族,学生来自福建、广西、云南、贵州、宁夏、内蒙古等6个省、自治区。
学院坚持“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紧密结合工程文化和办学实际,依托学科专业优势组织教学运行和学生教育管理,逐步建立起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三全育人”为理念,以“三大平台”为载体,以“三个文明”为抓手,强化学生思想引领、行为养成和能力提升的“一三三”教育培养体系,为学生顺利升入本科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