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学工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学生工作  学工动态

“学在福工,人文同行”——2018人文学院迎新花样多

发布时间:2018-09-10      浏览次数:271

学在福工,人文同行”——2018人文学院迎新花样多

9月8日上午,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迎来来自山西、福建、安徽、内蒙古等13个省共463名新生。人文学院为了更好的迎接新生,玩转花样迎新方式。在篮球场迎新点推出创新的迎新方式、在新生楼层布置共享书柜营造书香气息、亲自装扮具有专业特色的宿舍门纸等等。

“天青色等烟雨,我们在等你”

迎新当日,天空下起淅沥沥的雨。在风雨篮球场的迎新大本营立着一座主体背景幕布墙,作为主要展示区,反映了学院的整体情况,该幕布墙对科研获奖情况、活动举办实况、学工动态和人文学子风采等各方面进行展示,同时,本次迎新的亮点LED屏也在实时播报人文学院宣传片、学科竞赛获奖成果展示、社会实践纪录片等。在LED屏旁边,展示了学院优秀的广告作品,帮助新生对人文学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五彩梦幻的许愿树,树上挂满学长学姐对新生的寄语,鼓励新生给未来的自己写信并挂在许愿树上,展望大学未来,营造了真挚和热烈的迎新氛围。在学长学姐们热情地欢迎下,各位新生在印有“青葱岁月,人文同行”的签名墙上留下签名,在新潮的“微信朋友圈”kt版里合影留念。值得一提的是,预科班作为人文学院的特色,在迎接预科新生之际,充分考虑少数民族预科专业同学的民族风格,学院通过礼仪服装以及现场布置等方面,以少数民族的独有风情欢迎民族预科生的到来,带给他们满满的亲切感。

身着民族服装的志愿者在迎接新生

奋斗的人生是幸福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希望同学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秉承“真诚勤勇”的工院精神,开启人生新篇章!”2018级辅导员陈回老师在迎新大本营接待新生时说道。

新生将自己的心愿卡片挂在许愿树上

“四个文化,四种认同,宿舍文明深入心”

  门厅文化,营造学院整体形象认同。

  门厅文化是宿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宿舍门厅宣传栏挂有“文明修身,文化育人”的系列成果,营造新生对学院的整体印象,帮助他们更快融入学院生活。

宿舍四种文化之一:门厅文化

  专业文化,营造学科专业认同。

  学院结合各个专业的特性对每间宿舍门进行了包装,不同专业宿舍门贴装饰都呈现出专业学科特色。少数民族预科班是人文学院的特色,针对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学生都来自少数民族的这一特性,在预科班宿舍门加入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营造出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书香文化,营造文化心理认同。

  学院今年在新生宿舍每一层设置共享书柜,命名为“漂流书屋”。新生通过共享书柜不仅可以借阅到专业书籍,同时可以与高年级的同学共同分享文化典籍。通过共享书柜,营造学院文科特色的书香文化,强化新生对学院人文特色的文化心理认同。

  对联文化,“营造家园·港湾”文化认同

  新学期、新居所、新桃符、新寄语,结合每个专业的文化特性,在每间宿舍门口贴上蕴含专业特点的对联文化寄语。今年,学院在新生宿舍进行对联悬挂,让新生回归传统文化认知、回归家文化的感受。对联的书写由学院辅导员和高年级学生共同完成,让高年级学生共同参与到迎新过程中,既发挥了学生的优势特长,同时也更好地发挥了朋辈教育的作用。

迎新当天,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黄志铭、院长戴光荣、党委副书记张巍等学院领导携新生辅导员及各班班导师走访新生宿舍。各位领导和老师走进每间宿舍,视察宿舍配置、基础设施、清洁卫生状况,并与已经入住的新生及新生家长进行亲切交流,对到校新生表示欢迎,对家长及新生提出的问题积极回应并解决。在场家长与新生对住宿条件及学院的迎新安排都十分满意。

院领导在宿舍与新生及家长亲切交流

党员接待点:远洋航行中的灯塔

  天空灰蒙蒙,一座座鲜艳的帐篷看起来却格外温暖,它就是学院的党员接待点。一名来自广告专业的新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是由父母送到学校来的,虽然没有经历在动车站志愿者接站的体验,但是在进入校门开始,就在党员接待处志愿者们的引领下来到风雨篮球场,在人文学院大本营报道后便由志愿者指引带路到宿舍,在宿舍楼下党员接待处志愿者们的帮忙下,顺利将行李搬进宿舍,这都得益于志愿者们的一站式服务。这是一次特别美好的开学体验,感谢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为新生做好开学护航!

宿舍党员接待点

  “我觉得迎新是一个有意义的过程,设置党员接待点使人力资源发挥最大化,虽然忙碌,但是看到新生都能很快的安置到位,自己的忙碌得到了升华,是很有意义的一天。设置党员接待点作为学院的迎新文化不仅是我作为一个学姐应该参与的事,更应该将这种迎新文化传承下去,促成工院一道靓丽的风景”实践部的副部长肖晓锦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傅韬旭 图/人文学院记者团 编/傅韬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