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学工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学生工作  学工动态

乡村振兴 文化先行 ——人文学子赴诏安探寻乡村振兴脱贫新策略

发布时间:2018-07-23      浏览次数:122

78日至10日,人文学院“乡土文化挖掘与传播”诏安社会实践考察团成员深入诏安凤狮村,围绕“乡村振兴,文化先行”的主题展开为期三天的考察。实践队员充分运用当地的客家文化,并从文创旅行、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乡愁乡风建设、基础教育创新、新农村生态建设等五个方面完善凤狮村振兴脱贫新策略,打造独特的古村落文化品牌。

互联网+助力精准扶贫

8日上午,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正伟的带领下,实践队员参观了当地富有特色的土楼——凤山楼、有“天空之城”美誉的浮山城以及迄今为止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古榕树,深入了解了当地的特色文化。下午,实践队员以1200的土楼模型为基础,形成土楼文化传播项目,并运用“互联网+”优势策划土楼模型众筹方案,助力凤狮村精准扶贫。

打造非遗特色品牌

9日,“荡秋千”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作为“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成功落地签约。凤狮村与学院双方就凤狮非遗挖掘及非遗保护方面达成一致,学院将继续挖掘凤狮土楼文化、秋千文化、古村文化等,助力凤狮村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

在诏安凤狮村村委会、诏安县团委与实践团开展的“联合党建”暨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乡村振兴座谈会上,福建省派驻村干部、凤狮村第一书记杨凯表示,实践队员们要在“乡村振兴”的伟大方略指导下,利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平台,把鲜活的知识用到乡村建设实处,助力乡村脱贫,提升实践能力。

打造乡愁文化乡风文明

天地间,一方圆,是家,是文化,是传承。9日,实践队员运用二十四孝客家名人凤与狮等元素布局,并结合土楼打造了乡愁馆方案,通过设计凤狮村LOGO、吉祥物把乡愁文化融入乡村建设,让好家风筑好乡风的意识融入村民。

乡村文化推动基础教育创新

8日,实践队员与村中的孩子们进行了模型教学实践。“通过模型制作,我能更好的和其他同学交流,在了解土楼文化的同时,也体验到了自己动手的快乐。”参与活动的孩子说道。

随后,实践队与凤狮村达成合作,初步确定土楼文化校本教材目录提纲,双方表示今后将共同编撰教材,并面向当地中小学推广,创新地方文化教育方式,让文化传承融入新一代。

促进新农村生态建设

10日,实践队员在凤狮村原有的生态环境制度上细化分类,协助当地村委会从清洁家庭、文明家庭、绿色家庭三个方面完善相关制度,并结合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和以绿色为导向的生态发展观,做好做全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规划,建设美丽新农村。

“社会实践是苦的,但是苦涩中带着甘甜,它让我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我们将以此为开始,怀揣着暑期社会实践美好的记忆,为人民服务,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实践队员吴皓如是说。

(文:许婧颖 林仕意 图:诏安社会实践队 编辑:凌娟

  

实践队员了解土楼模型制作

实践队员同当地小朋友一同制作土楼模型

文化馆老师和实践队员讨论非遗申报书

制作土楼模型合照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落地签约

走访凤山楼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