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7-19 浏览次数:17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省近年来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并重点推进武夷山、鼓浪屿、福建土楼、泰宁丹霞等世界级品牌景区建立多层级的“清新福建”品牌体系,推动福建旅游国际化,让“清新福建”品牌享誉全国、走向世界。
聚焦泰宁生态文明建设为打造“清新福建”献言建策
7月8日-14日,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暑期践团队一行20余人赴泰宁开展为期一周的“微拍在行动”摄影活动,实地走访拍摄,深入了解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泰宁县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实践团队先后参观了泰宁九龙潭、大金湖、上清溪等旅游景区,并对景区工作人员和旅客进行深入采访,了解到泰宁县在依托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挖掘培育丹霞岩穴文化、渔文化、竹文化、茶文化等特色生态文化,结合全域旅游发展提高旅游经济收益,促进旅游扶贫等方面所做的努力。
同时,实践团队还针对旅游景区的整体自然资源保护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保护好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二是壮大特色生态产业,促进生态经济稳步增长;三是提高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的生态文明意识,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探寻泰宁古城古迹助力古城旅游新发展
泰宁古城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除了走访泰宁生态旅游景区外,实践团队还参观了江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民居精品建筑群——尚书第及有“中国木雕艺术博物院”之称的明清园,感受了尚书第严谨合理的建筑布局并领略了明清时期各流派古建筑以及美轮美奂的木雕艺术珍品。
在探寻泰宁的古城古迹的过程中,实践团队认识到了保护、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精髓、激励民间抢救、保护、传承古建筑及木雕技艺的重要性,并通过摄影摄像等形式为这些古建筑和文化瑰宝进行宣传,呼吁大家重视古城古迹的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更好地延续泰宁两千年的文脉。
重温泰宁红色记忆传承优良红色基因
泰宁县作为全国革命老区、中央21个苏区县及百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之一,发展红色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此次实践,实践团队前往了泰宁县红军街,了解1931年-1933年朱德、周恩来、彭德怀、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数十万红军曾在此战斗、工作、生活和三进三出解放泰宁,建立党组织、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并深入泰宁县岭下村开展“循红色足迹,意红军之情”活动。
通过参观红军街、岭下红色文化展厅、游击队员黄炳茂之家和观看党员教育片等一系列实践,实践团队对中国红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坚定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岭下村时提出“三个不要忘记”和“四个嘱托”的重要讲话,努力学习并发扬红色精神,做好红色旅游宣传,绵延红色基因的信念。
泰宁县依托旅游产业优势,主动融入“清新福建”品牌,打造景区村扶贫攻坚示范区,把旅游扶贫作为带动景区村贫困户脱贫的有效途径的系列政策,鼓舞了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实践团队发挥专业所长,用光影记录灵秀泰宁,助力古城旅游发展的信心。实践结束后,实践团队还将对实践期间的拍摄图像和摄影像素材进行整理和剪辑,为宣传灵秀泰宁助力旅游扶贫,打造“清新福建”锦上添花。
(文:蔡小玉 黄红艳 图:朱伊杨 李秋余 编辑:凌娟)
实践队员操作无人机进行航拍
队员们循红色足迹
镜头下的泰宁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