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7-19 浏览次数:183
7月12日上午,在开善乡政府的牵线搭桥下,人文学院与开善乡政府携手,签订了“闽工院人文苑‘教育兴农,青春做先锋’逐梦之旅”和“泰宁县开善乡‘河长制’调研”项目对接服务框架协议。
人文学院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用创新创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精准扶贫。在双方的努力下,泰宁县开善乡与人文学院通过友好协商达成对接共识,共同搭建“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
近年来,人文学院三访泰宁,以昂扬之气服务基层,助力乡村振兴,其中,连续两年对接开善乡,组织80余名师生赴开善乡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校地共建,结合专业学科优势,深入乡村农户、企业,锻炼才干,磨练意志,进行扶贫政策宣讲、摄影采风、义务支教、“河长制”调研等项目,极大地拓宽实践范围,全方面多层次助力当地社会发展。
当天上午,人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泰宁县开善乡开展省级实践基地回访活动,召开“回望奋斗足迹再访泰宁开善”座谈会。座谈会上,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巍与开善乡政府党委宣传委员王高飞进行座谈交流,持续推进校地对接工作。了解泰宁当地现阶段发展情况,结合开善当前发展以及人文学院人才培养方面提出建议,交流看法。
本次社会实践队成员、第二次来到开善乡的广告学专业学生危朵对近三年实践活动情况做了汇报。在回顾学院前两年赴泰宁县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总结实践经验的同时,重点介绍了人文学院校地共建的特色实践模式,校地共建是人文学院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既可以满足泰宁当地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又能提升人文学院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接着,介绍了今年的社会实践项目计划,表明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在前两年的丰厚成果的基础上,再度牵手泰宁县,继续推进校地合作,以泰宁县重点打造的“静心泰宁”与“寻找泰味”公共品牌为依托,围绕“创见泰宁,寻找泰味”文创主题,发挥所学专业之长,开展“寻找泰味”系列农特产品整合传播与营销实践,重点致力于支持打造“寻找泰味”公共文化品牌,为当地农特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座谈会结束后,实践队回访了开善乡的脱贫贫困户,慰问近两年对接服务过的留守儿童和贫困户,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考察扶贫力度及其落实情况,关心其脱贫情况。
人文学院与开善乡的校地共建工作的推进,为响应团中央号召、引导人文学院学生深入农村,围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脱贫,投身社会实践,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用创新创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锻炼意志品质提供了重要载体。人文学院将发挥专业人才优势,通过对接项目的扎实落实进一步夯实校地对接的基础,为开善乡发展做出贡献。
(文:凌娟 图:朱伊杨 李秋余 编辑:凌娟)
签约仪式
实践队员做成果汇报
慰问贫困户
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