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学工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学生工作  学工动态

闽工院学子赴泰宁 用镜头记录感恩课堂

发布时间:2017-07-11      浏览次数:243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7月6日,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实践队一行32人来到三明市泰宁县开善乡中心小学开展“三下乡”义务支教活动,大学生志愿者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这堂特别的课程。

课上,一曲《感恩的心》让不少学生敞开心扉,一个接一个地吐露心声。老到掉牙的歌,一遍又一遍在教室响起。兴许是出于对歌曲本身的认同,又或许是受到旋律本身的影响,平时爱打闹的小孩子一下子安静了,坐在座位上,慢慢的跟着旋律哼了起来。

课堂上小学生合唱《感恩的心》

“我最想感谢的是我的姐姐。感谢姐姐每天喊我起床,教我写作业、剪纸、画画......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姐姐比我大5岁,每天除了给我讲解课后习题和学科作业,还会喊我起床。我想亲密无间这个词就是形容我们俩的吧。”10岁的肖沁羽第一个站起来分享了她的感谢信。随后,她向志愿者举起感谢信,对着镜头,眼睛里透出的纯真和发自内心的微笑让现场志愿者感受到了她内心的喜悦。

小学生和她的感谢信

有人打头阵,其他小朋友也放下了羞涩,纷纷举手,迫不及待地想和教室里的每一个人分享他的故事。江锦程就是其中之一。“我要感谢爸爸妈妈,感谢他们对我的照顾,等爸爸妈妈老了,我要好好的照顾他们。”不到8岁的江锦程是家里的独生子,他说妈妈在生他的时候吃了不少苦,“我想快点长大,长大了就能照顾爸爸妈妈了。”江锦程挠着头,小跑着回到了座位上。

每一位小朋友认真地写感谢信

谈及感恩课程,支教负责人黄麒臣告诉记者:“这堂课,灵感来源于《感恩的心》,基本每个小朋友都听过,也唱过,可是却很少说出口。所以,我们用大家耳熟能详的《感恩的心》开启这堂课,然后让小朋友们跟大家分享他们最想感谢的人。既要能唱出来,也要能写出来,更要能勇敢的说出来。一堂课下来,我们志愿者更加了解了这些小朋友,他们把我们当作倾听者,也乐意和教室里的每一个人分享他们的故事。我想这堂课不仅可以让小朋友吐露心声,受益的也是大学生志愿者。”

“铃铃铃……”下课铃声响了,走廊上并没有学生的身影,教室里,小朋友们高举着手,按捺不住分享的喜悦。“我最想感谢的是我身边的朋友。谢谢你们一直陪着我,帮助我,鼓励我。是你们让我的生活有了乐趣,对自己有了信息,谢谢你们不嫌弃我的另一面。”说完,江雯青羞涩地低下了头,拿着感谢信的双手微微在颤抖。“我爸爸妈妈都外出打工了,我从小就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身边的这些朋友真的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不再感觉到孤单了,这种感觉真好。”

分享完感谢信小学生笑开了花

支教志愿者王慧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这导致很多小孩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和珍惜他人的付出和关爱。所以,感恩教育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一课。“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参与义务支教了,每次支教都有不一样的感觉。不过这次的感恩课堂算是我印象中最为深刻的一堂课了,通过相机镜头,我能感受到他们每个人的真诚,我也坚信,通过感恩的课程,他们将更加懂得感恩他人,尊重他人。”王慧璇说。

(文:胡清林  图:陈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