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学工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学生工作  学工动态

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暑期三下乡 把关爱真正送往基层

发布时间:2016-08-16      浏览次数:150

“现在咱们乡村的小学最大的困难在哪里?作为高校的我们能在哪些方面提供帮助?”近日,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黄志铭带着该校人文学院2016年赴泰宁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30人赴三明市泰宁县开善乡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在与开善乡中心小学校长管良平交流时如是说到。这一周里他们将在泰宁进行实践基地授牌、采风、走访老红军、义务支教等活动项目。


现在学校的各种基础设施在国家的支持下是比较完善的,乡村教育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留守儿童和师资配比的问题,我们学校的留守儿童有140多名,占到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二,很多的老师年纪在50岁以上,平均年龄在47岁,解决教师年龄老化和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迫在眉睫。”谈起学校的这些情况,管校长带着些许酸涩。

“同学们来社会实践,并不是为了下乡而下乡,是要真正的了解基层,熟悉国情,现在我们和开善乡达成共建社会实践基地的协议,说明了我们不是来走过场的,是来真锻炼的,我们就是为了以后我们可以稳定化,连续性,长效化的服务基层,服务开善。”在开善乡政府会议室举行的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上,黄志铭这样说到。今后,人文学院将在人才培养,师资支援,图书捐赠,留守儿童专业心理辅导等方面与实践基地开善乡展开合作。

实践期间,在开善乡洋坑村委的引导下,黄志铭老师带领人文学院实践团拜访慰问了困难党员廖学程与余玉莲两位老人。廖学程,1973年入党,家中只有老伴陪伴,空巢老人,残疾,有一只假肢,行动不便,有编织篮筐的手艺,是典型的生活困难党员。黄志铭一行关心询问了他的家庭、生活情况,鼓励他要放宽心态、乐观生活,带着实践团离开村里时又叮嘱学院毕业生在当地的驻村干部何宁要对老人生活上给予特别关心,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68岁的孤寡老人余玉莲由于生病中风腿脚不便,老人只能蜷缩在椅子上与实践队员进行交谈,在队员送上慰问物品时,老人一度落泪。实践队员林盈青说到:”我们不难看出她对家人的思念,只是可惜我们的实践时间有限,不能多陪陪孤独的老人。”在现代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实践队员蔡华欣说:“空巢老人也许不缺钱,但是他们缺乏关心。如果一个社会的老年群体晚境凄凉,势必会对这个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我们看到了空巢老人的状况我们不能视若无睹。黄老师带我们在实践地慰问孤寡老人,就是在此呼吁更多的人将心比心,尽自己的所能多关心照顾身边的空巢老人,为促进和谐老龄生活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部门联合举行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至今近二十年了,越来越多的实践活动被指出流于形式,高校在暑期实践中唯有真正踏实送关爱,送服务到基层,方能在每年全国不胜枚举的实践队伍中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