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新闻

我校教师陈志强一行应邀出席“捷克•中国艺术文化周”并做古琴主题工作坊

发布时间:2016-05-17      浏览次数:345

2016511日“捷克·中国艺术文化周”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拉开帷幕,本次艺术文化周是由捷克中国中心主办,内容包括古琴、茶、香和艺术品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展示。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陈志强博士和贾美云老师应邀参加了此次活动并于513日做了专题工作坊,中国驻捷克大使马克卿、捷克中心主席托马斯帕拉、捷克教育部副部长丹娜·普鲁迪科娃、捷克议员旅游开发部官员斯坦尼斯拉夫·别克维茨,以及捷克各界代表及当地华人华侨等出席了此次中国周开幕仪式。

511-14日期间,我校教师在此次活动单独展厅中展示了中国斫琴家的古琴作品并现场表演多支古琴名曲,受到参加活动的观众的热捧,很多观众对古琴制作工艺、古琴演奏技艺和古琴音乐形态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每天展厅都有大量观众驻足琴前,交流、品鉴和体验中国古琴艺术。

513日晚间,在布拉格一区小城广场Kaiserštejnský宫殿,由我校人文学院副教授陈志强博士为捷克人民带来了一场名为《中国古琴艺术》的专题音乐工作坊,60多位来自捷克各界以及华人华侨尤其是音乐界的专家、老师和爱乐人者们参加了这次的工作坊。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陈志强博士从古琴与士、古琴形制、制作工艺、记谱法、琴曲探源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古琴艺术进行了深度讲解,并通过现场演奏的《流水》、《酒狂》等传统曲目讲解了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特征,并以谷建芬老师创作的作品《卧龙吟》剖析了中国古琴音乐在新时期内运用西方作曲法的尝试和结构特征。古琴工作坊当晚受到了观众的高度肯定,现场交流气氛热烈,来自查理大学的民族音乐学博士Jan Chmelarcik先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有着较深的研究,他认为中国古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最具代表性的乐种,对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捷克小提琴演奏家Vit Nermut先生与陈老师交流了古琴和小提琴同样作为弦乐器在发音结构、律制、演奏技巧、演奏者观念、定弦法等区别和相似性;马萨里克大学文学院教授Mgr.Jiri Plucar先生几天来都跟随古琴展示活动,他认为从最初的朦胧印象到这几天接触慢慢理解到中国古琴艺术的美学特点,尤其是工作坊的开设让他收获很大;捷克音乐家PAVEL GKOZAK先生从欧洲音乐的发展脉络来分析了欧洲音乐所承载的文化,和中国音乐的“中”、“和”音乐美学特征相比,由于欧洲历史、地理和人文的特征导致音乐上的美学追求有着和中国较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恰恰是世界音乐发展的动力所在。当晚古琴工作坊取得了较高的观众评价,观众席不时地爆发出阵阵掌声,工作坊最后,参加观众上台积极参与到古琴音乐体验环节中,通过真实接触,加深了他们对中国古琴艺术的理解。

本次我校人文学院教师捷克之行意义重大,坚持我校应用型本科教育方针,积极将中国地方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积极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应用战略,第一次把中国古琴艺术带到捷克,这次活动通过展现中国国粹艺术和民族文化有代表性的艺术,进一步增进和捷克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了解。中捷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有很多相同之处,尤其是两国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众多的文化遗产,这种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巨大潜力,为未来文化交流和合作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也为我校在文化产业学科建设方面开辟了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