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2-21 浏览次数:215
讲座题目 | 汉英语用翻译中概念结构的转换 | ||||
讲座人 | 何自然 | 讲座人 职称、职务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用学研究会会长 | 主持人 | 张旭 |
讲座类型 | □自然科学 | 讲座对象 | 全校师生 | 举办时间 | 12月22日14:00-16:00 |
R社会科学 | |||||
举办地点 | 南区演播厅 | ||||
讲 座 人 简 介 | 何自然,男,1937年3月生于香港,祖籍广东中山,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何自然教授曾任广州外语学院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副所长,教务处副处长、处长,涉外秘书系主任,在全国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任语用学与社会语言学研究室主任、学术刊物《现代外语》编委副主任。曾任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英语学科评议组组长、广东省翻译人员高级职务资格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以及国际著名学术刊物《语用学学刊》(Journal of Pragmatics)、《跨文化语用学》(Intercultural Pragmatics)的编委及特约审稿人。 何自然教授自1978年以来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二百篇,何自然教授的论著在各学科论文中被引用次数多年来都排在全国前列,具有相当大的学术影响,入选2008年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名单。 | ||||
讲座 主要内容 | 语用翻译论指以语用学理论和方法指导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语用翻译论的核心思想是,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使源语与目的语之间做到等效转换,努力达到“为译文读者而译”这个终极目标。语用翻译论提出译事必须处理好“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三元关系。为了处理好三元关系,就要注意翻译过程中思维模式与概念结构的转换。作者通过译例对比汉英两种语言转换时在“笼统与具体”、“过程与结果”、“动态与静态”、“婉转与直言”等方面的差异,说明翻译过程必须辨识思维模式不同导致概念结构的差异。文章指出,翻译时必须考虑“同一概念可能存在不同思维结构,因而在翻译中须选择不同的语言表达手段。本文作者最后强调,母语为汉语的汉译英工作者必须重视翻译实践,要在汉-英语言对比研究中注意识别两种语言因思维方式不同形成的概念结构差异,从而在目的语中选用恰当的语言结构,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等效转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