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0-09 浏览次数:200
讲座题目 | 从跨文化交际到普通交际:兼论外语专业学科定位 | ||||
讲 座 人 | 林大津 | 讲座人 职称、职务 |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 主持人 | 张旭 |
讲座类型 | □自然科学 | 讲座对象 | 全校师生 | 举办时间 | 10月14日14:00-15:30 |
a社会科学 | |||||
举办地点 | 南区演播厅 | ||||
讲 座 人 简 介 |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院长,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高师院校外语教学研究协作组副组长,福建省外语教学委员会理事长,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副会长,福建省辞书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翻译学会副会长。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语言文字应用》以及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多篇,两部学术专著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 ||||
讲 座 主要内容 | 跨文化交际与普通交际的差别是文化差异程度性的差别。文化差异大至东西方差异,小至同一文化圈内亚文化群体差异,乃至任何两个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此,有人认为任何两个个体之间的交际都带有跨文化交际性质。十几年来,外语界面对就业红灯预警,持续不断地探讨外语专业学科建设问题。主流观点提倡的是人文通识类教育,有些学者认为普通院校应该放弃通用英语而关注特殊用途英语教育。我们认为,不同院校的课程设置可以服务于不同培养目标,但从根本上看,外语教育的总体目标应该是培养广义文化视角下的跨文化交流人才;由于英语专业的特殊性,基础阶段的通用英语不可废弃,在这基础上,不同学校可以按照不同模块设置不同的知识性课程。“技能课程知识化,知识课程技能化”是培养跨文化交流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增强就业适应性与竞争性的有效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