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12
2014年4月9日,以“商业类型与文化表达”为主题的韩国电影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举行。研讨会由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主办,驻华韩国文化院、韩国希杰娱乐株式会社联合协办。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政策调查组组长朴希晟庆、庆星大学校艺术学院电影系教授姜乃碤等韩国学者同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路海波、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彭涛、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汪方华等来自国内的专家共同出席会议。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艺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周星教授为研讨会做开场发言。他指出,韩国电影的辐射面不仅限于韩国本土,对中国影坛亦有影响。从学术的角度看,中韩电影的交流日益密切,无论是在娱乐、商业还是艺术性上,韩国电影都蕴含着独特的魅力。周星院长希望两国的专家学者能够在本次研讨会上共同探索艺术与文化,加强交流。
接着,南京大学戏剧影视艺术系周安华教授作了“类型转型中的喜剧化趣味——对韩国电影的一点观察”的发言。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主任路海波教授以“《雪国列车》——韩国电影走个性国际化路线获得成功的启示”为题发言。
汪方华教授做了《忠武路奇迹和中影神话》的重点发言。他指出,2000年夏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的“韩国电影展”具有里程碑的性质,韩国电影第一次与中国观众见面。在他发表在《中国电影报》上的《韩流来了》一文中有对电影展中的13部电影的评论。对于当下的中韩两国电影产业,汪方华教授总结了一个共同点,就是大片成为两国电影产业的基础,不到10%的大片贡献了2/3的票房。一个不同点,那就是放开和管制的体制不同。汪方华教授用详实的数据、现实的例子阐述了个人独到的观点,得到与会学者们的赞同。
来自韩国的专家们也积极参与讨论。庆星大学校艺术学院电影系的姜乃碤教授对韩国电影产业情况统计及电影类型化发展的特点做了详细分析。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政策调查组长朴希晟泽详细分析了中韩合拍电影的趋势。她指出《分手合约》、《晚秋》、《笔仙2》等中韩合拍片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在艺术性与商业性上都获得了认可。
《中国电影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教育报》、《文艺理论与批评》、《电影艺术》、《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等媒体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并做了相应报导。